期末剩下最後一週       大家都在期待辛苦耕耘後        能有放鬆的長假


 


然而這學期倒數第二週對我們這年級來說          真的是狀況連連


 


1.    先是資深老師因學生被幹部記名字      心生不滿而醞釀轉學


 


-----當然級任還是得婉轉和家長溝通        費了好一番唇舌


 


2.   我們班兩個學生在安親班因故吵架          發生推擠.吼人       而造成其中一人耳朵受傷


 


-----照理說應該是安親班該處理        但因為期末重點放在複習功課       此事並未被安親班重視而處理


 


受傷的學生到校和我訴苦           我查眀後告知雙方家長


 


可惜的是       推人吼人的家長並不認為孩子有錯        把整件事推給好心告知的級任老師我


 


犯錯的孩子因家長強硬的態度而被袒護          而受傷的家長選擇息事寧人        自行就醫不想追究


 


 


 


 


 


整件事在我心中.在班上         也造成不小的震撼


 


造成別人身體受傷       按理說不是該誠懇道歉        並關心慰問傷勢嗎?


 


怎麼受傷的還要忍耐         連說都不敢說一聲   ?    


 


怎麼傷人的還振振有詞        打人的還喊救命      這世道真的反了!


 


 


 


 


 


所幸同事們和大部分家長都很支持我          也能理解少數家長的人格特質


 


目前算是在一方忍讓下      暫時平靜


 



 


但好事多磨   


 


 就在放學前的前一小時          不幸的事又再發生-----我們班又有事情發生


 


但這可是在社團時間        不是在級任老師的管轄範圍          兩班學生發生推人而受傷的事件


 


我們班的女生被隔壁班的男生推下階梯           造成腳踝扭傷       緊急送醫


 


 


 


 


啊.....明明一週多事纏身         我也連連病了好一陣子         眼看都可休息了     怎麼還出事?


 


負責的校護跟去醫院        我和隔壁老師先留校上課       把週五最後一堂課上完再說


 


但其實我們都很擔心        這女生的腳該不會有大礙吧!     希望上天賜與好運


 


而這推人的男生也說不出為何要推人        就是莫名其妙推了       人就摔下去了          腳就扭到了


 


這.....孩子們每天都會做出一堆不可思議的事           有的根本說不出所以然


 



 


所以老師們幾乎每天都揪著一顆心  


 


    巴不得每個孩子下課時都乖乖在位子看書      不要到處嘻笑追鬧        最好都不要出教室     免得惹出事端


 


但       這也不可能


 


很多孩子活潑好動         不讓他出去晃晃       簡直是痛苦萬分


 


所以很多校園衝突事件         幾乎都是發生在老師眼睛看不到的時候


 


在級任面前       孩子通常都不太敢造次        表現還算正常


 


而下課或科任課      就是發生事情的高危險群


 


可是        級任能指責科任老師嗎?


 


只要一句『級任和家長.學生比較熟       由級任全權處裡』-----幾乎就堵住級任老師的嘴


 




 


話說回來        受傷的女生到醫院如何?    兩班老師都在等消息


 


我要告知受傷家長        要了解學生傷勢狀況


 


隔壁老師要告知肇事家長         並讓肇事學生徹底反省


 


一整節課擔心不已           簡直又是噩夢重演


 


 


 


 


放學時      隔壁老師告知肇事學生家長       並請電話慰問        以求事情能婉轉解決


 


當然啦      知道自己的兒子在校闖禍        又是無事推人     並且造成同學受傷        家長當然臉色鐵青


 


肇事家長當場氣到不行       表示會慰問受傷者         但也絕對會好好『管教』自己闖禍的孩子


 


 


 


 


 


其實隔壁的肇事家長沒有像我班上肇事家長的強詞奪理          態度非常抱歉與自責


 


這一點就夠我感慨的了


 


有的人闖禍了       知道道歉並反省        這還有救


 


但闖禍了卻把錯推得一乾二淨       也不去和受傷者道歉         這才真正令人不能茍同    


 



 


和肇事家長溝通完       我和隔壁老師邊走邊聊           彼此討論這件事情的後續處理模式  


 


ㄟ.....放學不到五分鐘        肇事家長又出現在教室      還氣沖沖帶著正哭哭啼啼的肇事學生


 


這是怎麼了?


 


 


 


原來這個家庭是單親又失業的不幸家庭         父親非常辛苦的養育小孩        家境不甚寬裕


 


或許吧      孩子也感受家中壓力 心中也有說不出的苦悶           才會對女生作莫名其妙的推擠  


 


原本長期就心情鬱卒的單親爸爸        看孩子成績不好     在校又屢屢惹出莫名的事端      簡直憂鬱到極點


 


他把孩子帶回家後         狂揍孩子的屁股      導致整個黑青紅腫


 


然後把孩子帶到學校         揚言要把孩子送到警察局        再也不想繼續撫養


 


 


 


 


一家人哭哭啼啼       生氣大喊


 


孩子哭得悽慘        可以想見不知被打多少下屁股


 


父親想起自己單親又失業          孩子又不成材        前途一片茫然   不禁在兩位女老師面前留下男人淚


 


老阿嬤看到兒子哭       孫兒被打得慘兮兮         也不禁老淚縱橫


 


唉......我還不知我學生在醫院傷勢的最新發展       但看到這肇事一家人的狀況         也不忍唏噓不已


 


 


 


但可取的是       起碼他們是真心感到抱歉        對無辜受傷的人感到非常歉疚


 


這一點     至少和我班上的強勢肇事者比起來      我覺得已經難能可貴



 




 


還好      後來我的學生傷勢已無大礙       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受傷者家長得知對方家境不好       並未索取任何理賠       只要孩子記取教訓就好


 


受傷者阿嬤還很擔心那孩子被打扁的屁股        不斷勸說這位爸爸要和孩子好好溝通        不要再動粗


 


算是非常圓滿的結局


 


------肇事者誠懇道歉 受傷者心胸寬大-----


 


兩家人都展現非常光明的人性


 


 


 


 


 


一週內       這個年級發生三件大事


 


1.     學生被記名字       心生不滿要轉學


 


-----級任放低姿態與家長溝通         暫時化解不滿情緒


 


2.  兩班學生在非級任時間發生受傷事件   


 


  ------ 在兩班級任處理下     肇事家長能付出誠意      使得受傷家長願意諒解        算是圓滿的結局


 


3.   我班上的學生在安親班發生糾紛      推人吼人      導致耳傷  


 


 -----肇事家長態度不佳      不道歉.無悔意        並咬定是老師我失職      應該自請處分


 


是三件事件中最誇張也最戲劇化的一件          但也讓我博得同事最多的同情


 



 


 


唉.....看來看去        還是我班上的事情最精采        曲折離奇       情節也最出人意外


 


或許吧         這或許老天爺要給我的功課


 


     好好修練忍功         才能給我過個好年  


 


 


 


 


只是啊....我在想


 


-----    一樣米養百樣人       不同家長在遇到同樣都是孩子惹事的事件後        卻有不同的展現


 


雖然隔壁的單親爸爸失業中      他卻人窮志不窮        就算氣憤孩子闖禍    但卻展現負責道歉的擔當


 


我希望他的孩子也能經此教訓       不再讓父親擔憂        一家人有幸福的未來      有一天能擺脫貧窮


 


這....起碼是良性的結局


 


 


 


 


至於我班上的風波


 


幸好是受傷家庭選擇忍讓       未要求道歉      也沒追究責任


 


否則以肇事家長的強悍作風         若雙方衝突起來       我這級任可要如何是好? 


 



 


各位親愛的朋友


 


若自己的孩子與人糾紛       甚至讓人受傷        你又會如何因應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