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手翻翻中國文學史       頗有感受


這老人家才看的專書      其實深藏韻味


 


 


遠古時期的古書及文體    當然距離遙遠    深奧難懂


不靠翻譯是不行的      其中的古字.古意都暗藏玄機


所幸年輕時買了一大套古文註解   當時還花了不少銀兩


對照著看   勉勉強強OK


 




 


遠古時期的四書.五經→. 各國別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建構成中國文學歷史


長達幾千年的浩浩文史   其實還要搭配中國五千年的政治來看


我發現:文不只是文    不只是騷人墨客單純的風花雪月    兒女情長


更多的是對政治.社會的關懷.無奈與感慨


 


 


文人或許感傷時懷.多愁善感     比不上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但文人手中的筆     卻可寫出最犀利.赤裸裸的生活實況


在上位者   有三種


1.  以百姓為關懷-----此類最少    但是必在歷史上留名     留傳千古


2. 私心滔滔〈  明為官.   私下卻私心為己〉-----此類奸臣最會陷害忠良 


                                                                                 把擋路的人全部除掉


3. 無所為    但求保全其位 -----雖不甚壞     但也是尸位素餐.貪生怕死之徒


想想      文人們對於這些掌握大眾生死的官僚     ㄧ定是據實以對


 


 


 


當然     大多數的文人     必成為大官最怕.最痛恨的人


每每讀其詩. 唸其文      都是諷刺.責備貪官的私心與無能  


簡直芒刺在背     焉能不生氣啊


所以大多數的文人     幾乎都被陷害      下場都很慘  


反觀奸臣們     幾乎都能活得好      享盡榮華富貴


〈參閱部落格---- 真君子.真小人 ㄧ文〉


 


 


 


古人言:「文人相輕」     但文學史中其實不然


杜甫和李白相知相惜       還能在對方遭流配時      雪中送炭ㄧ番 


 但兩人都個性耿直    不願屈就威權    各自都有解決不了的逆境


其他的文人相助      亦是不在話下  


 


 


 


是啊     如果時局已經如此混亂     民不聊生


有著同樣悲天情懷的文人     再不相扶持      要怎樣活下去啊 


文人們      重要的是心靈資糧       而非世俗貪官追求的物質享樂啊


 


 


 


佛家曰:為人且憑三分真       切莫全靠一片心


當時我頗不以為然    為人就要真心真意     幹嘛只有三分真啊?


但看看這些文人的淒慘下場        若憑三分真       或許還可留住小命     伺機而為吧


 


 


 


端看每個人對生命的態度


 有人選擇轟轟烈烈活ㄧ場      管他天皇老子也不怕            直率而行 


有人選擇平平淡淡過ㄧ生      管他雄心壯志年少輕狂          只求平安


有人選擇攀緣附勢爽ㄧ生      管他仁義道德誰是誰非           只要自己好


生命的長度和寬度     不在活著時得到多少


而是要蓋棺後      留與後人來公斷吧


 


 


 


但若不是這麼多社會動盪     昏君庸臣     悲歡離合    人間考驗


又怎會激盪出文人雅士的滿腔憤慨與豐富情懷


才會造就中國漫漫歷史中        璀璨絢麗的文學寶藏啊


 


 


 


唉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多多欣賞中國文學之美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